“Jinsha”《金沙》

(Original posted in my yahoo blog at 2007 February 15)

IMG_4931

每年西方的情人節,對於情侶們來說,究竟是開心值得慶祝的日子,或是不開心無謂提的日子?開心,是因為情侶們可以打正旗號,大家卿卿我我,情話綿綿;不開心,是因為浪漫是要付出一筆龐大的費用,某程度上,對男方可算得上是破財。

但對於我這種單身貴族來說,情人節某程度是很討厭的日子,因為四周的餐廳為了響應情人節,於是推出不同價錢的情侶套餐,餐廳的格局亦變為 2 人座位,在外找東西吃也不容易,所以我決定到劇院欣賞中國音樂劇《金沙》,至少在劇院內有過百人陪我度過這個無聊也討厭的日子。

主  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製  作:成都金沙太陽神鳥演藝文化有限公司
觀賞日期:2007 年2月14日(星期三)
觀賞時間:晚上8時
觀賞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2001 年初,位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市西郊蘇坡鄉金沙村的「金沙遺址」無意間被發現。從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多達千餘件,包括玉器、石人、金箔、青銅器及共重達一噸的象牙等,做工皆非常精細,令人嘆為觀止。考古學家推斷,絕大部分為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文物,少部分為春秋時期。

「金沙遺址」被譽為中國 21 世紀第一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金沙遺址」與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一樣,都是古蜀國文明的代表。由於有特殊的出土文物,卻沒有任何文字記載,使得「金沙遺址」顯得相當神秘。據考古學家考證,「金沙遺址」的發現,至少將成都歷史向前推進了一千年。「金沙遺址」這一區域很可能是商末至西周時期,成都地區的政治及文化中心,即成都市在三千多年前就有人類文明的出現。從玉戈及玉瑗等出土文物表明,「金沙文化」與黃河流域文化和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繫,證明了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

在「金沙遺址」中出土的一件稀世珍貴文物-「太陽神鳥金箔」,造型靈動,其薄如紙。2005 年,中國國家文物局宣佈金箔上的「太陽神鳥」圖案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劇情簡介:

年輕考古學家在佈滿落葉的古土上,發現了半塊刻有「太陽神鳥」圖案的金箔殘片,一股莫名的感覺在他心中油然而生:金箔看似熟悉,但又覺陌生。當他茫茫然努力尋找回憶之際,他的腳步聲同時驚醒了神秘遺址裡塵封了三千年的精靈。精靈猛然發現眼前人正是自己昔日主人,而只有讓「太陽神鳥金箔」重圓,主人昔日的愛情方可重生,記憶方能恢復,他才可找回自己。於是,精靈便引領他走上尋找回憶的漫漫旅程……

主要演員:

曾川玲所飾演的魚

曾川玲所飾演的魚

楊 宇 飾 沙
祝海燕 飾 金
朱天天 飾 丑
曾川玲 飾 魚
莫亞男 飾 花蕊夫人

製作人員:

總策劃:葉丹
總導演及作曲:三寶
導演及編劇:關山
改版總導演及編舞:曹平
舞台美術設計:張慧
燈光設計:邢辛
改版燈光設計:肖琪
音響設計:金少剛
服裝設計:文戈

觀後感

整齣音樂劇只得 5 名 main cast,其餘的 side cast 則由 39 位舞蹈員或演員演出。不論是演員、導演或是幕後的工作人員,全部我都不認識的,對於中國的音樂劇,我更是從未觀賞過。所以抱著學習的心態觀賞此劇。

音樂一開始已十分澎湃,那種震撼,絕對可以跟 Broadway 相提並論。不論是舞蹈場面,不論是舞台特技,不論是歌者的唱功,全都令我大開眼界;5 位 main cast 全都是成都演藝(集團)公司的合約演員,包括:祝海燕(飾金)、楊宇(飾沙)、朱天天(飾丑)、曾川玲(飾魚)及莫亞男(飾花蕊夫人),全是唱功了得。Side cast 亦戮力非常,絕不馬虎。雖然不敢確定古時期的人衣著是否如舞台上的一樣,但服裝設計上都頗為大膽,只可惜在顏色的配搭上有部份舞者讓我感覺略為土包子般。舞台的設計亦相當大型,舞台延伸至 orchestra pool,作一個固定場景,舞台上的佈景則是場場精彩,絕不欺場,每一轉景便利用布幕分隔觀眾,讓演員在布幕前演出,stage crews 則在布幕後轉景,精彩!

IMG_4922
演出過後,大會安排 main cast 跟嘉賓及觀眾拍照簽名留念

“Angel Grandma”《天使外婆》

(Original posted on yahoo blog 2009 September 11)

Angel Grandma Booklet cover

觀賞日期:2009 年 9 月 5 日(星期六)
演出地點:荃灣大會堂演奏廳
主辦單位:香港聖公會東九龍教區
製作單位:雷。臺製作

故事簡介

一個年青人因父母離世,
從此決定放棄自己……
他透過時下流行的"街頭舞",
把內心的熱情及不滿盡情發洩……
他面對金錢和毒品的引誘,
最後外婆如何與他一起尋得生命的意義?

演員表

貞姐~紅 虹
中學老師 Vincent~張崇基
舞蹈老師 Joyce~李詩韻
社工 Elaine~李亞男
恆仔~陳曉峰
同學~
陳菀琳、何祖銘、洪嘉儀、姜美欣、關曉欣、林冠文、
李展程、梁 琬、陸珮琳、藍兆基、羅麗盈、田卓姿、
譚雅婷、譚奕軒、譚朗軒、曾慧媚、曾素婷、衛樂衡、
楊慧婷、余嘉琪、余海寧、姚金枝、鄭子康
侍應~吳銳民
兒童同工~曾朗恩、鄭希桐
群眾演員~陳建穎、龔韻心、胡詠詩、葉雪映
其他演出單位~
聖公會靈風堂樂齡粵曲組、
聖公會靈風堂青少年部、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及其他愛好戲劇和音樂的弟兄姊妹、
聖公會靈風堂主日學部、
聖公會靈風堂敬拜隊、
Singer on Stage 及聖公會聯合詩班

製作人員表

出品人:曾永昌牧師
監製、編劇、導演:郭志偉
導演助理:黃果茵
音樂總監:郭家俊
作曲、作詞:
陳雅琪、郭家俊、林悅茵、羅敏怡、麥年豐、余永俊
編舞:丘展誠
編舞助理:余海寧
舞台、服裝設計:溫俊詩
燈光設計:溫迪倫
音響設計:李馬弟
平面設計:Ariel Workshop
網頁設計:林立志
髮型及化妝設計:Hana Studio
音響效果、錄像設計:林子揚
製作經理、舞台監督:具志堅大寶
執行舞台監督:葉月容
高級助理舞台監督:吳銳民
助理舞台監督:吳承翰、黃紀賢
舞台助理:
陳文陸、陳允祈、卓芷韻、趙運開、徐月玲、何仲佳、
何芷茵、姜健源、江韻瑤、郭凱齡、黎康業、林慧芬、
李栢廸、李小虹、李逸龍、連達昌、廖朗廷、羅雨嫣、
吳秋建、吳紫靈、戴衛精、鄧康民、尹倩如、黃詩雅、
葉芮豐
服裝主任:黃麗瑩
音響助理:黎潔貞
字幕員:馮思甄
聯合詩班指揮:陳尚芸
SOS 領班及指揮:區藹盈
製作統籌:李淑儀
文書:鄭琬螢
票務:畢月華、李淑儀、余佩珊
攝影:朱子賢、李顯登
錄影:陳佩琪

觀後感

多謝一位愛心天使所轉贈的一張戲票,讓我欣賞了一齣原本我沒有機會欣賞的音樂劇。《天使外婆》原為聖公會聖士提反堂的堂慶劇,後經郭志偉導演重新改編而成為今次聖公會靈風堂的建堂籌款音樂劇。正因為是建堂籌款音樂劇,除了部份製作人員及主要演員外,其餘的工作人員及演員也差不多是該堂的教友,可算是傾盡全堂的人力物力,絕對不少於一般百老匯式的音樂劇。

既然是音樂劇,筆者對於音樂部份滿懷期望的,不過最後卻令筆者有點兒失望。歌曲雖是悅耳,但部份的歌者卻未能唱得動人,甚至有歌者有走音的情況,在一齣音樂劇裏,筆者認為這是不能接受的事。

至於故事結構十分不俗,全劇令我最有深刻印象的,最先有樂齡粵曲組的長者們,雖然有明顯生硬的演出,卻討人喜愛,唱起那些重新填詞的福音粵曲,雖然大家聲調不一,卻又有和諧的音韻;其次的,就是那群擁有青春活力的學生們,跟飾演中學老師的張崇基載歌載舞,感覺就有如《仙樂飄飄處處聞》瑪利亞跟 7 個小孩唱 “do re mi” 般。

至於四位有知名度的演員,筆者甚為欣賞李詩韻,她的演出較其他演員稍為自然,說話咬字亦算是比較清楚,若以第一次踏台板來說,她的表現很不錯;至於同劇另一位演員李亞男,她對中文可能真的很不熟悉,但由於她說話的速度頗快,很多時都聽不清楚她說甚麼,唱甚麼,寄語李亞男小姐若然想在香港的電視、電影或舞台劇上發展的話,那麼真的要在咬文嚼字多下苦功。

”An Ark Sparks In The Dark”《方舟東遊記》

(Original posted in yahoo blog at 2007 October 30)

An Ark Sparks in the Dark

日期:2007 年 10 月 26 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 8 時
地點:大學會堂

演員

江 華-挪亞
杜惠卿-挪亞妻
高皓正-閃
梁藝齡-閃妻
快 必-含
張思言-含妻
梁俊一-雅弗
蔡佩儀-雅弗妻
魏偉剛-烏鴉
黃秀慧-第一位鴿子
吳穎詩-第二位鴿子
彭 晴/鍾潔嵐-第三位鴿子
何菁瑋-熊貓爸爸
譚詠儀-熊貓媽媽
羅國威-蜘蛛公
孫慧冰-蜘蛛晶
黃家樑-牛摩王
伍學盈-牛嫂
江永亮-孔雀王子
胡艷盈-孔雀女
韋 靖-獅子王
黎樂雯-獅子后
韓雲龍/黃信榮-上帝之音
石建輝/蘇黎紅/林潔英/黃少媚-奸/淫/邪/盜
傅文偉/鄧穎君/司徒家鴻/方詠儀-欺凌/暴食/狂歡/作樂
楊志強/譚嘉茵/柯美兒/戴敬鴻/陳雲萍/陳佩純-無知/無淚/無奈/無心/無望/無求

樂師

小提琴、中提琴-陸堅智、鄺蓮莉
大提琴、電子琴-高潔萍
長笛、牧笛、高音/中音/低音薩克管-張智勇
敲擊、電子琴-陳蔚嫻
鼓、電結他-葉子康

工作人員

監製:袁文輝
編劇及導演:向展鴻
音樂總監、作曲、指揮:張樂聖
填詞:朱曼瑱、向展鴻、高皓正、譚詠儀、謝鳳蓮
技術總監:杉木口二
舞台及服裝設計:蕭燕凌
燈光設計:黃靜文
音響設計:黃伸強
編舞:Corinna Chamberiain
助理編舞:霍嘉穎
歌唱指導:陳研新、黃木楨
音樂統籌:周倩瑩
聯絡統籌:杜惠卿
舞台監督:曾瑞華
助理舞台監督:鄭紀彤、朱曼瑱、黎凱婷、馬筠麗
佈景主任:陳永漢、連國英
佈景助理:林文東、鄧浩文
道具主任:陳泳珊、梁敦慧
道具助理:關綺莉、林穎琛、李家琦、黎小麗、鄧婉貞、溫桂友
服裝主任:藍雪慧、謝采營
服裝助理:陳佩珊、鄭秀儀、何懷瀚、李詠怡、譚禮信、湯浩強
化裝組:以斯帖美容健美學校
音樂協調及字幕控制員:張嘉樂

觀後感

單看以上的名單,再加上我沒有記錄在內的舞者、合唱團以及扮演小動物的小朋友名單,這齣《方舟東遊記》真的是一齣大型音樂劇。難怪在場刊的封底,有這樣的引言:「一個前所未有的舞台 Crossover;二百位演員義工世界首演方舟音樂劇;管弦樂團合唱團傾力演出;過百位小朋友扮演各式動物齊上方舟;《方舟東遊記》以創新手法及歌舞的形式;將洪水滅世及方舟拯救的故事,藉著挪亞那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經歷,為人類的未來帶來亮光!」

我所欣賞的是公演的第一場,不過在公演前的一晚,大會安排了一場慈善場,因此,我所欣賞的,並不算是第一場。而我所欣賞的這一晚演出,不算是最好的一晚演出。我是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在開場的那一刻,觀眾席依然喧嘩不斷,縱使大會已播放了 announcement,管弦樂隊已開始演奏《序曲》,絕大部份的觀眾依然在談天說地,完全影響了其他人欣賞的情緒,對我而言,已經打了一個很大的折扣。

上半場的節目中,樂隊與演員的音響似乎並不平衡,當兩者同時演奏及演唱時,樂隊的音響較演員聲音大很多,亦因此無法聽得清楚演員的聲音。此外,不知是演員的問題或是音響的問題,在開始的時候,無法清楚聽到演員的對白,咬字並不清楚,只見其身體的動作,口裏唸唸有詞,卻只發出「伊伊鵝鵝」的聲音,很不清晰的訊息。

也許,眾演出者病倒了;也許,眾演出者累了,所以今晚絕大部份演出者都是不在狀態下演出,一齣音樂劇,縱使演者未必是唱家班,但既作音樂劇的形式演出,便要求演者至少不會出現走音的狀況,可惜…… 頗令我失望。行內有一個傳說,凡是演出多過一場的劇目,第二場必定是演出最差的一場,難道這次也沒有例外?

雖然看似對劇目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但並不是代表此劇沒有可取的地方。很欣賞此劇的舞台加燈光的效果,尤以下半場方舟內的艙景,視覺效果很出色;導演在選角上,亦欣賞他安排張思言飾演快必的老婆,二人在外形上很合襯,而且她亦很盡其本份,扮演一個纔食的人;另一個突出的角色,便是一對活國寶-熊貓爸爸跟熊貓媽媽,他們唯妙唯肖的扮相再加上他們的獨特身體形態,以及那副粵劇腔的嗓子,搏得全場掌聲。而且,在眾場的故事中,以第十一幕(眾活物各懷疑慮)的這一幕訊息最為清楚,從他們的擔憂,引伸至神是如何將不同特質的人,湊拼為一對。

我有一位天使仔朋友曾問我,這個票價在此劇上是否值得?實不相瞞,$250 於大學會堂欣賞音樂劇,實在極為不值。但是,以主辦機構構思此音樂劇的目的及其背後的意義來說,這種價錢實屬微不足道。只可惜,因為時間的關係,音樂劇好像匆匆的開始,匆匆的結束,亦由於場地所限,未能將音樂劇發揮到最好,假若有機會再重做的話,相信整個故事架構可以再寫得好一點,編排上可以有再更大的空間。

“Angel Falls”《夢傳說》

(Original posted in yahoo blog at 2007 September 16)

Image

欣賞日期:2007 年 9 月 14 日(星期五)及 9 月 15 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 7:45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故事大綱

跳舞的藝術生命何其短暫、何其無情,
但為何仍甘願把最絢燦的黃金歲月獻給舞蹈藝術和夢想?

飽歷滄桑的舞蹈員林翔,希望重整旗鼓,組織一隊舞蹈團,把舞蹈藝術發揚光大。
他開始物色人手,特別要尋找一對和他失散多年的母子,母親叫胡麗仙,是林翔的師妹。
幾經打聽下,林翔才知道她兒子胡樂當上了職業舞蹈員。
林翔來到澳門,與胡樂重見。

林翔邀請胡樂跟他回香港,胡樂二話不說便加入他的隊伍。
林翔從胡樂口中得知,師妹胡麗仙早已改行,專賣水晶裝飾,改名胡晶晶,不再踏足舞壇。
胡樂在訓練的過程中,認識了不少舞蹈奇才,學員各人背景不同,際遇各異,
唯一相同的是各人都熱忱舞蹈藝術,把舞蹈視為生命。
胡樂不知不覺被其中一個隊員,舒玲,吸引住了。
舒玲對舞蹈的熱盛,令胡樂醒覺,全情投入舞蹈精神,感受生命的流程,尋找真實的自己!
胡樂被舒玲的真誠所感動,他再次勇敢地面對一件童年憾事……

胡麗仙知道了胡樂跟隨林翔習舞後,十分不悅。
胡麗仙與林翔相見,林翔認為胡樂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希望胡麗仙不要浪費兒子的天賦。
林翔說一個真真正正愛上舞蹈的人,內心那團火始終不會熄滅!
就如他自己一樣,對胡麗仙的感情始終如一……
這一晚,舞蹈團第一次面對觀眾,各人趕著演出前的準備,緊張不已。
胡樂揮灑自如地跳出真我,胡麗仙感動了,她深深知道自己內心的那團火始終沒有熄滅!
她感到欣慰,因為原來舞蹈一直沒有離棄過她,而實現她的夢想的人,就是自己的兒子。

特邀演出嘉賓

陳秀雯

主要演員

陳榮、彭蓉蓉、陳俊、何健、江麗明、柯志勇、陸仁山、陳磊、何承臻、呂克文

製作人員

編劇/導演/填詞:杜國威
音樂總監/作曲/編曲:高世章
編舞:王廷琳
佈景及服裝設計:李峯
燈光設計:鄧煒培
歌唱指導:馮夏賢
音響設計:馬永齡
監製:李藹儀
執行監製:錢佑
製作經理:王永強
舞台監督:陳國偉
執行舞台監督:周悅言
助理舞台監督:趙銓燊、林澤文
電器/音響技師:李樹錦

觀後感

真的是一個意外的安排,讓自己連續兩晚欣賞不同 cast 的《夢傳說》。相信在場的觀眾中,有很多人是看完一次又一次,事因當我第一晚入場欣賞,開演前,觀眾們已給我一個錯覺,究竟是晚演出是粵語演出還是普通話演出。我心想,難道舞蹈團的演出猶如話劇團一樣,有粵語及普通話演出嗎?原來只是 main cast 們的以粵語及普通話演出或演唱,而其他演員則均絕大部份以粵語演出。

演出佈局相當特別,有別於看一般的音樂劇,除了主要演員全是舞者外,在時空交錯上是顯得多麼自然。首先在 openning 的時候,在排練室內的精彩舞蹈,他們不是飾演其麼人,而是確確實實地表現自己,說說自己為何選擇跳舞,再由排舞師說要開始排戲,戲才真正的演出,到第二幕的初段,又會將時空帶回到排練室,讓陳秀雯及各舞蹈員說說對排練的感受及對角色的睇法,感覺很特別,也許這是第一齣音樂劇用上這種手法鋪排整齣劇的流程。

陳秀雯所給我的印象真是萬分驚喜,在印象中,陳秀雯在電視上未曾演繹過這類型的角色,曾在電台的節目訪問中亦聽過她對這類角色的揣摩甚為困難,但這兩晚欣賞她演出時,發現她那種「姣」、風騷的 character 完全沒有過火位,甚至是恰如其份。第一次看陳秀雯做舞台劇,真的很有新鮮感。

陸仁山曾在《邊城》重演時已欣賞過他的演出,在劇開場的時候,排舞師已說出林翔是一個怎樣的中年男人,也許陸仁山的確給人一個成熟穏重的感覺,不過飽歷滄桑似乎在他的臉上卻感受不到,也許這就是要遷就舞蹈員要時空交錯而不能在化裝上做任何功夫。不過,在眾多舞蹈員當中,他的歌聲算稱得上是唱得不錯的人。

由於是次音樂劇是由香港舞蹈團主演,所以從來沒有期望舞蹈員的歌喉會達到甚麼水準。不過,這兩晚看不同 cast 飾演同一個角色,整體表現上,我個人覺得以 15 號晚的 cast(陳榮、彭蓉蓉及陳俊)的一組比較跳脫,較為突顯胡樂、舒玲及凌浩這三個角色,雖然有亞啤老師作為歌唱指導,亦相信各舞蹈員在歌唱技巧上有一定的進步,然而在演出之際,也許難免遇上緊張的情況,因此兩晚聽這兩個不同 cast 的舞蹈員均有走音或者 under pitch 的情況出現。若然香港舞蹈團在日後真的有走向音樂劇的方向的話,相信要多鍛鍊舞蹈員的歌喉。此外,兩位童星的表現也不錯,尤以呂克文的表現甚為鎮定,呂克文於 15 號晚的演出曾在台上出了點點意外,但仍可鎮定地繼續演出,飾演他母親的陳秀雯亦因為他這個意外而作出恰當的臨場表現,相當不錯。不過童星的童聲就有點保留,好聽一點,因為他們仍是小孩子,就算是走音或者唱不到也情有可原,但難聽一點,小孩子也可以找到一些受過訓練的,一齣音樂劇在演出時有這麼多走音的情況,縱使畫面是多麼配亮也會大打折扣的。我是一個不懂舞蹈的人,我不曉得如何評論舞者的舞,但是作為一個普通的觀眾,對於劇中的舞蹈場面感覺十分不錯,尤以 openning 及 closing 的那兩場舞,整體的合作性讓人感覺很不錯,看上去也很合拍。

從《夢傳說》一劇,我看到世界大同。無論是音樂、舞蹈或是其他藝術工作,似乎是沒有年齡歧視,沒有性別歧視,更沒有國籍歧視。《夢傳說》內的每一位舞者,均來自不同地方,有說廣東話的,有說普通話的;有年紀小的,有年紀老邁的;有四肢健全的,有坐輪椅的;所以「夢」,不是某一些人的專利,而是任何人皆可以擁有,只要肯堅持的話,夢,終有日會成真。

花絮

台上有台上的光芒,台下亦有台下的閃爍。15 號的這個晚上可真是星光熠熠,在席的星而我又可以說得出其名的,有:蘇玉華、潘燦良、金培達、劉雅麗、毛俊輝、蘇永康…… 真的是演出時台上有台上的熱鬧,中場休息時,台下有台下的熱鬧。